
「今天忘了帶防曬啊!借你的給我用一用好嗎?」艷陽天叫人又愛又恨,紫外光是皮膚大敵,它會刺激黑色素生成,又會破壞骨膠原;享受陽光前,絕對要做好防曬。
「這支我也有啊!」朋友翻來覆去看醫生掏出的防曬。「為甚麼你總是不會黑,我總是一曬就黑?」說着她擠出五角硬幣大小的防曬,隨意地抹在整條手臂上。
「你這樣塗防曬,當然會曬黑。」醫生再在她的手上塗上大概一茶匙分量的防曬。
「防曬系數是以面部、頸部或耳朵,肩膀、手臂及腳部,每部位塗上5毫升分量的防曬來檢定的。你這樣薄薄一層,完全不足夠,當然每次都會曬黑啦!」醫生說。「要獲得產品標明的防曬效力,整個身體就要用上35毫升,對抗紫外光是不能省的。不過,以防曬帽子、防曬衣物來遮擋陽光,都可節省防曬產品的用量,令皮膚的負擔減輕。」
「其實物理性防曬和化學性防曬怎樣分?」她又問。
「物理性防曬原理是反射紫外線,成分主要是氧化鋅(Zinc oxide)和二氧化鈦(Titanium dioxide),缺點是比較厚重,不過塗抹後立即起效;而化學性防曬是吸收紫外線,常見成分是亞佛苯酮(Avobenzone Parsol 1789)、麥素寧強效濾光環(Mexoryl SX)、桂皮酸鹽(Octyl Methoxycinnamate)、二苯加酮(Oxybenzone)、PABA(PARA-AMINOBENZOATE)、水楊酸鹽(Salicylates)、肉桂酸鹽(Cinnamates)、辛環烯烷(Octylcrene)等。」醫生說,「化學性防曬需要20分鐘才起效,因此應在出門前使用。不過現時的防曬多數是物理及化學成分兩者混用,因此較難絕對區分兩者了。」
「其實我現在手腳都曬得很黑,是不是可以打針美白?」她很好奇。
「現時本港尚未有靜脈注射式(打點滴)的美白針劑獲得註冊,建議你還是做好防曬措施吧!多吃含維他命C的食物也有助代謝黑色素啊!」醫生提點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