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見戴口罩的病人,即使已經行醫很長時間,心還是緊了一下。因為以我的經驗,戴口罩的病人多數代表皮膚問題已非常嚴重,患者的情緒往往也很差。
「醫生,我的皮膚很薄,近幾個月皮膚敏感,現在變成這樣。」她摘下口罩,露出一張明顯被類固醇摧殘過的臉孔。皮膚乾中泛油,表面已變得凹凹凸凸,非常粗糙,而且明顯泛紅,就像曬了三天太陽一樣。
「你之前有沒有塗過甚麼東西呢?看起來是長期塗類固醇。」醫生問。這是玫瑰痤瘡患者常見的問題,一見皮膚發紅就以為是敏感、生暗瘡,弄來弄去皮膚泛紅發熱的情況沒有改善,皮膚卻弄壞了。
「有啊!」她嘆了一口氣,掏出一支寫滿日文的藥膏來。「我在網上買的,一直以為都是皮膚薄、皮膚敏感,有朋友在網上買過,一塗就退紅,於是介紹我買。頭一個月用得很好,之後效果變弱,於是唯有塗多一點,誰知道就變成這樣了……之後我找懂日文的朋友看,才知道原來是類固醇。」她說着眼眶已紅了。
很多人以為臉紅不是病,只是臉皮薄、或是皮膚敏感,不用看醫生這樣「大陣仗」。誰知道臉紅很多時是玫瑰痤瘡的初期徵狀。玫瑰痤瘡是一種影響血管的皮膚病,面部的微絲血管會過度充血,引起泛紅及灼熱感,正確的處理方法應是避免喝酒及進食辛辣食物、避免高溫環境,有需要時醫生會處方消炎的藥物及藥膏,或利用脈衝染料激光來改善微血管。玫瑰痤瘡若處理不當,面上或會布滿微絲血管或紅色粒粒,慢慢皮膚變得凹凸粗糙,泛紅更為頑固。因此及早察覺和處理十分關鍵。